中國歷史悠久,文化源遠流長,茶文化更是一絕,許多國家都備加推崇。但是近年來洋飲料充斥了中國市場,消費者被洋飲料給征服了。
美國的可口可樂在改革開放以后,重入中國大陸市場,當時廣大消費者不肯接受這種“糊鍋巴味”的東西,當初銷量只有200噸左右。1981年可口可樂總部無償送各地生產設備。1988年開始在中國生產原漿。美國百事可樂也相繼爭奪國內市場。由于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兩大巨頭在中國的奪,導致了碳酸飲料的“水淹七軍”事件。我國的碳酸飲料業中8大品牌倒閉6家,還有一家現已原氣大傷。倒閉的6大品牌是:“天府”可樂、“北冰洋”汽水、“八王寺”、“亞洲”汽水、“山海關”、“嶗山”。
“正廣和”策劃設計開始與外商合資,由于某種原因而分離,現在生存艱難。廣州的“健力寶”標識設計仍孤軍奮戰,時時受到兩大巨人的夾擊。
可口可樂公司要收購健力寶,讓健力寶遠消失于歷史之中。1988年,可口可樂在我國碳酸飲料市場占有率達到40%左右,百事可樂達到20%左右,中國碳酸飲料將要被淹沒。
“汽車要加油,渴了累了喝紅牛”,這句廣告語家喻戶燒,也正是這泰國“紅牛”,稱霸于功能飲料市。1996年,憑著政府批復的“復合維生素功能飲料”的證明,以廣告為手段,在中國大陸掀起了紅牛旋風,趁火打劫中國飲料行業。在固體飲料中,洋品牌也是步步緊逼,雀巢、麥氏成為咖啡標志設計的代名詞。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,中國人祖傳的茶業也被人插入一刀,這可不是“關公面前耍大刀”,英國向中國大陸推出了世界名茶一“立頓”、“立”,日本推出了“三得利”。在洋茶的沖擊下,我國茶葉已連續幾年減產,大批茶葉企業瀕臨破產境地。以前廣大消費者不愿接受的品牌,為什么一下占領了大部分市場份額,這些都值得我們仔細的思索。洋飲料已經劈天蓋地向我們襲來,僅僅依靠幾個高地,無法挽救被洋水淹沒的危險。可以不加夸張地說,我國的飲料業已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,飲業當前的任務就是抗洪搶險,避免受更大的損失,保持實力。調查,可口可樂在中國16個地方設有可樂、芬達、雪碧和HIC裝瓶廠。百事可樂在我國已有100多家裝瓶廠。肯德基店62家,并且還在繼續擴張。
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兩位巨頭已把中國飲料業殺得落花流水,新崛起的國產品牌不是很多,例如“旭日升”、“圓之夢”、“海南椰子汁”、“樂百氏”、“娃哈哈”、“太陽神”,命運危機到來了,中國企業應重視品牌策劃。
人和時代設計
品牌設計、VI設計、標識設計公司